存在主義治療、正向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團體諮商與實務
目前開課
113學年度第1學期
• 大學部:
• 碩士班:
113學年度第2學期
• 大學部:存在心理治療、繪本與情緒表達、社會通識:心理學
• 碩士班:情緒心理學治療專題研究
曾經開課
大學部:
• 心理學
• 健康心理學
• 大學幸福課
• 情緒與壓力管理
• 團體歷程與社會動力
• 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 婚姻與家庭
• 幸福學-正向心理學觀點
• 諮商技術-助人策略與技術
• 銀髮族生活規劃
• 遇見自我的幸福心理學
研究所:
• 正向心理學專題研究
現任
•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專任助理教授(114.2-至今)
•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違法事件調查學者專家人才庫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育心理輔導組博士
• 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
•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學士
經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心理及社會工作系兼任助理教授
•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 國立空中大學桃園學習指導中心兼任導師
•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心理輔導學系碩士學分班兼任助理教授
•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講師
•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心理及社會工作系兼任講師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 諮商與輔導月刊—幸福感生活專欄作者
•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全職實習心理師
• 南強工商輔導室兼職實習心理師
• 微遠文化藝術基金會實驗教育工作者
專業證照
•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證書
• 教育部助理教授證書
• 教育部講師證書
學術研究著作
一、期刊論文
1. 余民寧、翁雅芸、張靜軒(2018)。數理科學的學習動機有性別差異嗎?一個來自後設分析的證據。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6(1),45-75。(TSSCI)
2. 張靜軒(2022)。幸福教育的如何可能?一個幸福教育工作者的反思(二)。諮商與輔導,444,55-58。
3. 張靜軒(2022)。幸福教育的如何可能?一個幸福教育工作者的反思(一)。諮商與輔導,443,55-57。
4. 張靜軒(2022)。幸福有衡量標準嗎?以尼采《道德的譜系》延伸思考之(四)。諮商與輔導,442,52-54。
5. 張靜軒(2022)。幸福有衡量標準嗎?以尼采《道德的譜系》延伸思考之(三)。諮商與輔導,441,54-56。
6. 張靜軒(2022)。幸福有衡量標準嗎?以尼采《道德的譜系》延伸思考之(二)。諮商與輔導,440,54-56。
7. 張靜軒(2022)。幸福有衡量標準嗎?以尼采《道德的譜系》延伸思考之(一)。諮商與輔導,439,52-55。
8. 張靜軒(2022)。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示現:以坎伯「英雄的旅程」為例(四)。諮商與輔導,438,50-53。
9. 張靜軒(2022)。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示現:以坎伯「英雄的旅程」為例(三)。諮商與輔導,437,44-46。
10. 張靜軒(2022)。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示現:以坎伯「英雄的旅程」為例(二)。諮商與輔導,436,56-59。
11. 張靜軒(2022)。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示現:以坎伯「英雄的旅程」為例(一)。諮商與輔導,435,49-52。
12. 張靜軒(2022)。生命的脆弱與繁盛—以幸福心理學觀點談自殺防治(下)。諮商與輔導,434,52-55。
13. 張靜軒(2022)。生命的脆弱與繁盛—以幸福心理學觀點談自殺防治(上)。諮商與輔導,433,52-55。
14. 張靜軒(2021)。幸福習慣-心理學家一直在說的事(下)。諮商與輔導,432,52-57。
15. 張靜軒(2021)。幸福習慣-心理學家一直在說的事(上)。諮商與輔導,431,55-58。
16. 張靜軒(2021)。憂鬱了,還能幸福嗎?-以幸福心理學觀點探討之(下)。諮商與輔導,430,53-57。
17. 張靜軒(2021)。憂鬱了,還能幸福嗎?-以幸福心理學觀點探討之(上)。諮商與輔導,429,56-59。
18. 張靜軒(2021)。追求幸福的陷阱—以接受與承諾治療(ACT)為延伸思考(下)。諮商與輔導,428,56-59。
19. 張靜軒(2021)。追求幸福的陷阱—以接受與承諾治療(ACT)為延伸思考(上)。諮商與輔導,427,57-60。
20. 張靜軒(2021)。追求幸福就會一直幸福嗎?—以第二波正向心理學之延伸思考(下)。諮商與輔導,426,58-61。
21. 張靜軒(2021)。追求幸福就會一直幸福嗎?—以第二波正向心理學之延伸思考(上)。諮商與輔導,425,59-61。
22. 張靜軒(2021)。幸福感生活之精神樣態—以尼采《精神三變》為例(下)。諮商與輔導,424,57-60。
23. 張靜軒(2021)。幸福感生活之精神樣態—以尼采《精神三變》為例(上)。諮商與輔導,423,59-61。
24. 林忠蔚、張靜軒(2021)。幸福老化-以相關主題電影為例(下)。諮商與輔導,422。56-60。
25. 張靜軒、林忠蔚(2021)。幸福老化-以相關主題電影為例(中)。諮商與輔導,421,56-60。
26. 張靜軒、林忠蔚(2020)。幸福老化-以相關主題電影為例(上)。諮商與輔導,420,55-58。
27. 張靜軒(2020)。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漫談成功老化之幸福感生活。諮商與輔導,419,55-59。
28. 張靜軒(2020)。幸福如何教?-以《大學幸福課》為例。諮商與輔導,418,56-61。
29. 張靜軒(2020)。幸福可以教嗎?-幸福感教學的延伸思考。諮商與輔導,417,56-60。
30. 張靜軒(2020)。為自己爭取幸福:淺談壓力風暴下的難能之能。諮商與輔導,416,56-60。
31. 張靜軒(2020)。生命的一種尋度—談寬恕與幸福感生活。諮商與輔導,415,58-61。
32. 張靜軒(2020)。邁向幸福感生活—從情緒面向探索幸福亮點。諮商與輔導,414,58-61。
33. 張靜軒(2020)。幸福感生活的提案—以坎伯生活美學為例(下)。諮商與輔導,412,56-60。
34. 張靜軒(2020)。幸福感生活的提案—以坎伯生活美學為例(中)。諮商與輔導,411,57-60。
35. 張靜軒(2020)。幸福感生活的提案—以坎伯生活美學為例(上)。諮商與輔導,410,57-61。
36. 張靜軒(2020)。新世代的必修學分—幸福心理學。諮商與輔導,409,57-60。
37. 張靜軒(2017)。淺談偏鄉輔導之困境與轉機。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118-121。
二、研討會論文
張靜軒(2021)。一種初探:以詮釋現象學心理學觀點探究新手諮商師學習人際歷程取向治療之歷程。2021新世紀諮商實務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雙匿名審查)
張靜軒(2021)。新手團體領導者之心理歷程初探:以尼采精神三變詮釋之。2021家庭心理健康學術研討會,實踐大學。
張靜軒(2019)。談教育美學在大學幸福課之啟迪。2019全國創新研究與教育實務研討會,玄奘大學。
張靜軒(2019)藝術心理課程對幼兒多元智能之成效探究。2019家庭心理健康學術研討會,實踐大學。
張靜軒(2017)看見專業亮點—在家自學教師之反省性思考應用探討。2017實驗教育國際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
Weng, Y. Y., Chang, C. H., & Yu, M. N. (2016). Who has the better motivation / attitude / interest in math and science? A meta-analysis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sian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016 (ACP2016) held on the Art Center of Kobe, Kobe, Japan, Mar 31- Apr 3, 2016.
Chao, P. C., Chang, C. H., & Yu, M. N. (2015). The effects of contextual support and barriers onto the model of interest development within the 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Psychology, and Society (ICEPS) held on the Loisir Hotel & Spa Tower Naha, Okinawa, Japan, July 29-31, 2015.
張靜軒(2013)。國小低年級教師在幼小銜接親師溝通與輔導之探究。102年親職輔導與幼小銜接教育工程品質的提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三、通俗文章
張靜軒(2024)。越罵會越遠!與青少年的非暴力溝通。桃園市立中壢家事商業高級中等學校親職教育手冊,38-41。
張靜軒(2023)。幸福教養指南—邀請您與青春期孩子共創幸福。桃園市立中壢家事商業高級中等學校親職教育手冊,47-50。
張靜軒(2022)。為什麼您的孩子不想跟您說話?掌握與青少年溝通的5個心訣竅。桃園市立中壢家事商業高級中等學校親職教育手冊,39-42。